字数
525 字
阅读时间
2 分钟
自证预言(Self-Fulfilling Prophecy)是一种心理学现象,指的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预期或信念会影响自己的行为,从而导致预期结果的实现。换句话说,预言或信念本身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行为和反应,最终使得原本并不确定的结果变成现实。
自证预言的经典例子之一是教育领域中的“皮格马利翁效应”(Pygmalion Effect)。在这个实验中,教师被告知某些学生有潜力成为优等生,即使这些学生实际上并没有特别的表现。然而,由于教师对这些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,教师在教学中会给予更多的关注、鼓励和支持,最终导致这些学生的表现确实有所提高,验证了教师的初始预期。 自证预言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 1. 形成预期:个体或他人对某个结果或行为形成一个初步的信念或预期。 2. 影响行为:这个预期会影响个体或他人的行为或态度,通常是不自觉的。 3. 产生结果:由于行为或态度的改变,最终的结果与初始预期相符。 4. 强化信念:结果的实现进一步强化了原有的预期或信念。
这种现象在许多社会情境中都可能发生,包括职场、学校、家庭等,影响着人际关系和个体表现。自证预言提醒我们,信念和预期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反映,它们本身也能够塑造现实。
一个消极的观点会导致消极的预测,你会开始无意识地利用你的环境来传递这些预测。
反思:尽力避免消极情绪和消极自证。